>
在远古时期,在冬风乍起的季节里,穴居而住的人们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人在取暖时,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用木条、草茎熏烤患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艾草的效果最佳。于是开启了中医艾灸治疗的历史。随着人类医学历史的发展,发现从艾草中提炼出的艾绒医药效果更好,因此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并记有艾绒的制作,“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
艾绒手工传统制作精选本地的野生艾草晾晒干燥,利用传统的手工石臼,挑选多年生的野生灌木做木杵,经过反复椿捣压碎,筛去杂质和灰尘,是之如棉絮状,留取柔细的黄绒,再重复捣舂,反复进行,每次捣舂100下,用手翻一遍,筛一遍,捣一遍,如此反复进行,艾叶就越来越绒状,捣舂5000下,得到的艾绒就是极品艾绒,再揉搓凉晒即成。
传统手工艾绒制作技艺的发起人是王德煊,1934年3月出生。第二代传承人王秋生,继承父业,从事传统手工制作艾绒技术32年。第三代传承人王鹏飞,从小热爱手工艾绒制作技艺,并跟随父亲学习,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自身的手工技艺进一步提升。其根据艾绒的功效,创造性地将艾绒制作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保健用品,如艾绒肚兜、枕头、坐垫、鞋垫、艾绒衣物、各种护具(护膝、护腰、护肚等)及艾绒被子和艾绒泡脚袋、沐浴包等等众多艾绒制品。
艾绒手工传统制作技艺项目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繁琐,各类医学典籍均有记载,是民间传承下来的古老工艺。艾绒由艾草加工而来,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绒的传统手工工艺比现代化机器制作更显细腻、提纯,在中医领域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