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产品线上展示维护省级非遗——王家热锣鼓

发布时间:2024-01-29 14:10:04| 作者:

视频介绍

    省级非遗——王家热锣鼓

    王家热锣鼓发源地在灵宝市豫灵镇杜家村的王家自然村。锣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是在古代战争中鼓舞士气的一种器具。而王家热锣鼓则是起源于元末明初。相传,元代忽必烈推翻宋王朝后,北方的游牧民纷纷迁入中原定居。到了元代末年,一支王爷家族从山西洪洞县南渡黄河来到黄河边的前渡村定居。因蒙古的姓名字多难记,呼叫不便,又是王爷,就改为了姓王。起初,这里荒辟,村中就有敲锣打鼓驱妖避邪的习俗。后来,村中的汉族张姓人家与后来的王姓人家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张家就把中原锣鼓的打法传授给了王家。王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北方游牧生活的动作,改编成一种全新的表演艺术。

    王家热锣鼓种类繁多,技艺丰富多彩。可分为三大类型两大形式。三大类型:跑锣、热锣、阴阳锣。两大形式:一是行走表演,30-1000人来回移动街道表演;二是舞台表演。也叫固定表演形式,一般为10-50人。表演节目有《摘豆角》《摆阵》《香木草》《紧三锤》《鳖穴窝》《黑虎掏心》《双龙吐须》《风搅雪》等。王家热锣正式打起的时候,往往是一方锣鼓刚落,一方声音骤起,只见锣鼓队径直冲上村道,随即自动成列,轻敲紧打,急步向前。表演时,喊声四起,鼓点强烈,锣镲高举,气氛异常紧张。表演的人经常把上衣和棉衣脱掉,三九寒天,大雪纷纷也是赤膊上阵,打得浑身冒汗,热气腾腾。看的人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一场表演下来,往往要打烂几个锣,所以过去的人说看王家热锣,不用拿饭钱,是说从地上捡铜卖的钱就够吃饭的费用了。

    王家热锣鼓是在当地锣鼓的基础上,融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元素和性格特征,最后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健、剽悍风格的特殊的锣鼓品种。这种锣鼓鼓点虽然不复杂,但是它与特定的内容、特定的表演形式还有一些舞蹈结合起来,显得特别有气势。

    2009年6月,王家热锣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