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产品线上展示维护 国家级非遗——大营社火

发布时间:2024-02-23 11: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国家级非遗——大营社火

    大营社火是豫西地区影响较大、每逢重要节庆用于祭神赛社祈年的民俗活动,后逐渐演变为集民间表演、音乐、戏曲、绘画、书法、刺绣、剪纸、杂技、曲艺、造型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

    大营社火源于民间祭神赛社的祈年活动,是村民表达喜悦心情而组织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常于重大节日或农业丰收时演出。据大营村志记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和官兵逐鹿中原,频临大营,为了自卫,村民捐款筑起东西南北四寨,结社而居。清同治九年(1870年)筑寨告成,村民为庆祝这一盛事,经协商,北社出百马,西社踩高跷,南社扮平垛(芯子),东社演坠子组合一块进行游乐,村民称为“社合”或“社互”。

    大营社火讲究一显富、二见智、三闹文、四斗巧。显富就是看服装、道具的豪华艳丽,规模宏大;见智就是比智慧,斗心眼,看谁的点子高;闹文就是在社火活动中出的总牌、分牌、节目牌、人物胸牌上的成语、名言、概括节目的内容,紧扣节目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彰显文化品位;斗巧就是赛技艺,比精致,看能工巧匠扮饰伪装奇妙入胜,暗设玄机,难破谜团,尽显匠工技艺。队伍编排大致是“百马”开道,高跷前行,平垛居中,坠子尾随。

    大营社火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规模宏大,特色鲜明,演进脉络清晰,让人们在游艺娱乐中受到教育,有很强的凝聚力,围看观众多达数万人,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节目扮演上别出心策,暗设玄机,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2007年2月大营社火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