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技艺薪火相传,文化古籍重获新生!
发布时间:Aug 17, 2023 | 作者: 浏览量:1
古籍修复技术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在唐代便已出现和运用。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参与和推动了这一技艺的发展,唐代的褚遂良、宋代的苏东坡就曾亲手从事装裱。在其后的发展中又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盛况。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宁波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宁波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天一阁位于月湖西岸,名称取自“易经”郑玄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于嘉靖年间所建,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宁波地区造成古籍损害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自成体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累了一整套扎实的古籍修复技法。因馆藏主要以明代的典籍文献为主,因此,修复对象主要包括明代抄本、稿本以及明代刊印的各种版本古籍,其中尤以地方志和科举录为重点,均为传世孤本。 古籍修复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大大小小有数十种,纸张部分采用宁波奉化手工纸,这类纸张更适合用于古籍修复且易于保管。每一位古籍修复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修复工具,锥子、镊子、棕刷、毛笔、剪刀、喷壶等等。 古籍修复工序复杂,极为考验古籍修复师的耐心和细心程度。古籍修复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古籍进行病害调查,根据古籍的破损问题,制定方案选配补纸。前期工作准备好以后,要开始进行拆接书页,清洗书页,修补书页等工序。拆接书页要极为细致。其次,针对古籍出现的破损问题,修补手法也很讲究。修补好的书页,经过润湿压平、折页修剪,还要用工具齐栏压实。最后,将一张张的书页穿稔捆节、重新装订,一本古籍才算修复完成。 古籍修复不仅保障着历代古籍的完整流传,同时也保存了各个朝代的书籍装潢信息。经过修复的古籍,可以继续发挥文化传播的价值,对提升民众的传统文化修养。彰显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价值。
- 上一篇: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 下一篇: 【全域旅游】“5G+”技术为景区插上“智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