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
文旅之窗
文旅资讯
文旅直播
培训讲座
文旅服务
活动报名
文旅志愿者
赶大集
文旅点单
民意征集
畅游本地
票务预订
民宿酒店
旅游攻略
文旅时空
场馆预订
总分馆
云上展厅
数字阅读
非遗传承
云上阅读
Open Menu
文化资讯
返回上一级
文化资讯
文化活动
返回上一级
文化活动
文化日历
返回上一级
文化日历
文化地图
返回上一级
文化地图
培训讲座
返回上一级
培训讲座
首页
>
览资讯
>
详情页
面团塑万象 匠心护传承
发布时间:Aug 30, 2023
|
作者:
浏览量:1
李文增展示他制作的“丹凤朝阳”卢氏面塑作品 资料图
连日来,灵宝市阳平镇横涧村面塑艺人李列珍正忙着为乡邻嫁女儿做面塑产品,80多个色彩艳丽、精巧别致的小花馍热气腾腾一出锅,便让人垂涎三尺,其中形体最大、造型独特的龙凤花馍更是格外吸睛。
在和灵宝地域相邻的卢氏县,面塑艺人李文增也时不时地做一些面塑产品。他的面塑作品以祭祀面塑为主,有着独特的风格,曾多次应邀参加省、市有关民间文化展览创作活动,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
以面为媒,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将面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即为面塑。面塑在三门峡地区历史悠久,流传极广,其中以灵宝市和卢氏县的面塑最具代表性。灵宝面塑和卢氏面塑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在寻常百姓家,每逢红白大事,经常能见到各种面塑作品。
形神兼备 各有特色
灵宝面塑种类很多,其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形神兼备,堪称一绝,最好的要数婚嫁用的糕花。当地风俗,婚嫁吉日,男女双方都要请能工巧妇捏糕花,相互馈赠。
据灵宝市省级面塑传承人常亚娥介绍,男方送给女方的糕花是“平花”,即面花直接做在糕上,不染色,寓意男方朴素、结实。女方回送男方的糕花是“高花”,是把捏好的面花染上各种颜色,用竹签插在面糕上。糕花中间一组叫主花,四周是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寓意女方美丽手巧、婚后幸福。
“制作时,要在中间做一组较大的面花,如龙、凤、莲花、牡丹等,取其‘二龙戏珠’‘太子坐莲’‘凤戏牡丹’之意。”常亚娥说,她们常常使用绣花针、梳子、剪刀等工具来刻制花纹、辅助造型。造型做好后用竹签插在面糕上入锅蒸熟,蒸熟出锅后还要调制各色染料,涂上颜色后,各种形象栩栩如生。
卢氏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卢氏面塑也兼具了多种面塑的艺术特点和优良工艺,其色泽鲜艳、造型优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材料便宜,成本低廉。
被誉为“豫西新面塑”第一人的李文增介绍,卢氏面塑已基本形成体系,每个门类都有多种代表,把它们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生猛海鲜类、四季仙果类、四季蔬菜类、四季花草类、五毒珍品类。制作时,需要剪刀、刀、凿子、擀面杖、木梳等器具。卢氏面塑从体积上看,可分大小两类;从颜色上,可分为生面着色和无色熟蒸两类。生面可以着色,不可食用,熟面不着色,可食用。着色的面塑祭品,加入特殊的成分,不开裂、不变质,可以保存半年以上,是一种极好的民间工艺品。
历史悠久 世代传承
“灵宝面塑由来已久,据考证明清时期已有。”灵宝市文化馆副馆长黄清华介绍,面塑在灵宝农村非常普遍,早期被人们用作正月十五赶会“晒神”的祭品。参加庙会的人,常常轮流主持庙会,轮到哪户人家,其就把当地的“巧巧”(面塑艺人)请到家里捏“窝窝”,也就是面塑。做好后分别插在用麦草扎成的三个草塔上,摆在庙院中供神享用,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儿女婚嫁、小孩百日、老人祝寿乃至设屋上梁,都用面塑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讨个欢喜和吉利。
据悉,灵宝面塑于2015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卢氏面塑民间俗称面花,又称“窝窝”。
卢氏县文化馆馆长李培介绍,资料记载,清朝末年,面塑老艺人高哲贵会带着簸筐大的花馍(30斤面一个)参加一年一度的卢氏城隍庙会。
后来,老艺人高炎如继承了这项祖传手艺,和老伴一起把面塑工艺传承至今。
其面塑远销于河北、安徽、陕西和河南多个城市,声名远扬。
卢氏面塑可分为婚庆、祭祀两种。祭祀面塑又分为死花、活花、靠山。死花、活花按寓意可分为鱼戏莲、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靠山按寓意可分为:干枝梅、凤凰戏牡丹、松鹤延年,其于2021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紧跟时代 创新发展
多年来,灵宝面塑产品在城市糕点的影响下也有了一些创新发展,如结婚花馍中间制作“双喜”图案,庆寿花馍中间制作“寿”字,生子花馍中间制个大胖娃娃,逢年过节的花馍中间制“福、禄、寿”、“连年有余”、“丰”字等,丧事花馍中间用个“奠”字等,花馍工艺更加丰富,以适应新时代人们的需求。
近年,常亚娥在家乡的西阎乡一中建起教学基地,给学生们讲述灵宝面塑的历史价值、制作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对非遗的兴趣。“我还在思索,如何让面塑产品更易保存,像饺子那样,做成产业,进而卖到更远的地方。”常亚娥说,这是她努力的方向。
卢氏县近年来组织传承人参加各地区的面塑交流赛、展演等活动,为传承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提升卢氏面塑的知名度。“我们还组织人员将卢氏面塑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开拓,进而逐步形成网络销售体系,打造非遗致富模式。”李培说。
李文增还计划筹建卢氏面塑传习所,既能实现保护传承的目标,还可以拉长卢氏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文化产业内涵。
同时,他在保护和传承卢氏面塑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产品时代元素,开发既能观赏又能食用,且能长久保存的系列产品,实行订单化生产加工,进而培养和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和稳定群众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上
一篇:
紫薇花开,醉游人
下
一篇:
【书香卢氏】朗朗书声,诵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