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览资讯>详情页

中国人的情理结构:孔子以《易》求德

发布时间:Jul 6, 2022 | 作者: 浏览量:1




2022年

与365位名师相约

每天30分钟一讲座

把你的思维带到未曾去过的地方


第1766期

中国人的情理结构:孔子以《易》求德

刘悦笛 |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从知《易》行《易》而来的道德意识并不是纯然的伦理理性化,其中必然有道德的情感浸润,这是源自中国人的“情理结构”。道德之情与道德之理是合一的,发乎情而止乎礼,由此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种智慧从晚年孔子“以《易》求德”那里就已经被开启了。


主讲人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曾任国际美学协会(IAA)总执委和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著有《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情理合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自然之美》等。